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参考 正文

教育参考 第145期 总第1170期

作者:图书馆信息咨询部时间:2020-09-01点击数:



规范高等学校命名工作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


日前,为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命名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高校设置工作实际,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并正式印发。《暂行办法》适用于发布之后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职业学校(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专科层次职业学校)以及高等专科学校的命名事项。

《暂行办法》强调,高等学校命名要坚持名实相符、准确规范,体现办学理念,突出内涵特色,避免贪大求全。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层次、规模、类型、学科类别、教学科研水平、隶属关系、所在地等确定名称,实行一校一名制。

《暂行办法》对高等学校名称中使用地域字段、学科或行业字段、英文译名等提出明确规范。不得冠以代表中国及世界的惯用字样和大区及大区变体字样;不得冠以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省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学校可以使用省域命名,其他学校确需使用省域命名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把关,但须在名称中明确学校所在地。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其他组织或个人拥有的商标、字号、名称等,不得使用国外高校的中文译名和简称。农林、师范院校在合并、调整时,原则上继续保留农林、师范名称;避免出现多个学科或行业类别并存的现象,原则上不超过2个;使用相同学科或行业字段时,在省域范围内应具有区分度。英文译名与中文名称保持一致,学校中文名称中含有特殊含义的字段,可以使用音译。

《暂行办法》强调,高等学校名称原则上不得以个人姓名命名。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其他高等学校曾使用过的名称。由独立学院转设的独立设置的学校,名称中不得包含原举办学校名称及简称。高等学校应保持名称稳定,原则上同层次更名间隔期至少10年。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学相长共筑高等院校“金课”建设一教师研学提升


建设“金课”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举。其建设是一个系统、综合工程,涉及教师的业务提升、教学方法改进、优质教学资源运用;还涉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后阅读、技能训练等等。

学校是教师和学生的集合体,没有教得好就没有学得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和技术的总量正以几何级数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教得好首先更要自己学得好,且要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自觉心紧密追踪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在这里,学得好又是教得好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得好,才能使自己的课程真正成为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

一是要“学前沿”。就是学习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和学科的前沿知识与技术。要以敏锐的眼光盯着前沿学。前沿知识发展到哪里,自己的学习就跟到哪里。

二是要学“精深”。教师不可能对各学科知识都学精深,但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知识一定要学精深,要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且要做深入的钻研,既要知道本学科目前的成就和制高点,又要知道本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引导学生探求未知领域,学习最新技术,掌握研究和学习的方法。

三是要学方法。历史上那些学富五车的人,不会教学生的大有人在,“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的大有人在。对教师来讲,学习教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前人与别人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选用或创造适合的方法,使自己教得好,学生学得好。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学相长共筑高等院校“金课”建设二优质课程提升


“金课”建设的基础是教师水平的提升,核心是授课质量的提高。但是,在现有教师基础上,仅靠教师的“自修”提升来提高课程质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运用现有各类资源综合施策。

一是突出重点,在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或有能力的讲师中建设“一师一优课”。制定优课标准和优课计划,加大投入抓好建设,抓好评比验收。对经过验收评为优课的课程和教师加大奖励力度,提高薪资酬劳,形成带动效应。

二是用线上优质课程补充或替代水平不高的课程。制定相关政策,要求教师在国家和各省份公布的线上优质课程中选取与自己所授相对应的课程,全部或部分采用线上教学。本校教师只需要做好辅导、重点问题讲解、作业批改和考试考核。这是“金课”建设的一条“捷径”。

三是强化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和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高校的投资结构要向人力资源倾斜,把投资的主体放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不惜重金引进高水平教师,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以高水平的教学牵引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要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采用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进修、校内培训、专题研修的方法给教师“补营养”、教方法,促使其尽快提升业务素质。

教学,顾名思义,是一个教和学的过程,离开了学,教学就不完整。如何抓学生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获得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高校“金课”建设,要始终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放在首位。要制定制度和相关措施,引导和促使学生围绕提高通识素质阅读、围绕学习的课程阅读。规定通识阅读学分,达不到要求,拿不到学分;规定课程阅读学分,读不完指定的书籍,该门课平时成绩不及格。只有建立在坚实的自主学习和深入阅读的基础上,“金课”建设才能收到真正的实效,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学相长共筑高等院校“金课”建设三综合素质提升


“高分低能”是教育中出现的一个问题。基本原因是学生动手能力差,技能训练不足。高校要全力破解这一难题,尤其是应用型高校,要把学生的技能训练当作重中之重,采取措施切实抓好。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应用型高校“金课”建设就是舍本求末,应用型大学就名不符实。

一是要制定制度措施,逼学生练技能。如实行“一专三证”制度,即学生毕业时必须有一个学位证,一个职业技能证,一个毕业证。无职业技能证书不能毕业。

二是开放实验实训室,为学生练技能提供必要的场所。学校的实验实训室应全天候、无假日向学生开放,使学生能有足够的场所练技能。

三是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练技能提供真实场景。要对接社会行业,对接企业岗位,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真学真做,跟着师傅练技能。

四是大力开展经常性的行业和校内外的技能比赛,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让学生在赛前练,赛中比。要重奖技能比赛的优胜者和指导教师,使学生愿意赛、教师自觉抓,从而形成千军万马练技能的良好局面。

抓“金课”建设离不开体育。如果“金课”建设带来的是学生知识的充实和技能的提升,造成的却是学生体能的下降,那“金课”建设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金课”建设的同时,不偏废对学生的体育训练,让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和体能的提升成正比。反过来,体能的提升又会促使文化课学得更好。各级各类学校在抓质量建设时绝不能忽视体育,要把体育作为“金课”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课和广泛的体育活动,培养每个学生产生一个体育兴趣,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形成一种锻炼习惯,养成优良意志品质。这样的“金课”建设环境才称得上真正的“金课”建设。

践行大学精神,教师要率先垂范。正如梅贻琦在论述大学氛围和师生关系及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表率作用时所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大学精神就是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达到“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的熏陶渐染作用,引导学生走向成才之路。


来源:中国教育报

普洱学院图书馆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学苑路6号 

欢迎光临图书馆,您是本站第 次访问本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