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课题研究参考 正文

课题研究参考 第213期

作者:张英时间:2010-07-02点击数:


第40期    总第213期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信息开发部  2010.7.2

哈尼族铓鼓舞


  哈尼族铓鼓舞是哈尼族在传统节日 “昂玛突”上跳的一种祭祀舞蹈,舞蹈雄浑豪放,气势轩昂,质朴劲健,热情洒脱,表现出了哈尼人大山一样的性格,森林一样的情怀。铓鼓舞产生于哈尼族以狩措为生的古哈尼族铓鼓舞是哈尼族在传统节日 “昂玛突”上跳的一种祭祀舞蹈,舞蹈雄浑豪放,气势轩昂,质朴劲健,热情洒脱,表现出了哈尼人大山一样的性格,森林一样的情怀。铓鼓舞产生于哈尼族以狩措为生的古代。人们为了在狩猎时进行联络和邀约猎手,由无意中发现打击山中空心树会发出响声,于是他们用原木凿空绷上牛皮,做成了鼓。鼓声除进行联络和邀约猎手外,有时也可以轻轻地敲击起到吸引猎物的作用,若是单身或人少而碰到猛兽时,急风暴雨似的击打又可以起到口下跑野兽防身自卫的作用。


粗犷奔放的建水哈尼族铓鼓舞


  那古朴、深沉、凝重、韵律非凡而神秘的舞姿将围观者的思绪带到了远古时代的哈尼部落,亲眼目睹哈尼先民们与大自然英勇抗争。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又模仿农业生产的农耕动作,使铓鼓舞得到了丰富的发展,特别是铜的发现和利用,开始有了铓,成了名副其实的铓鼓舞。铓是代表谷子的饱满,鼓是代表谷子粒多,现在铓鼓舞是祈祷庄稼饱满、粮食丰收或庆贺节日喜事的一种主要活动。
  特别是哈尼人祈祷风调雨顺、万事吉祥的传统“祭龙”仪式,更是离不开铓鼓,他们总是将铓鼓舞贯穿始终。每逢节日期间,哈尼人均在林中设立铓鼓场,唱起缅怀祖先业绩的“哈巴”叙事长歌,跳起粗犷雄浑,反映哈尼人远古社会生活以及开凿梯田艰辛的铓鼓舞。
  舞时,首先由经过推选出来的德高望重德长者主持开鼓仪式,在铓锣、铓鼓上敬酒,持铓绕桌三圈,向四方行礼,再重敲铓锣三下以示开始。之后,舞者持铓背鼓,边敲边舞,围成圆圈,击鼓者在外围,舞铓者在中心。舞时身体重心下移,腿部不断屈伸,身体上下起伏变化。此时,哈尼族妇女则在一旁手拉手排成两行,跳着一种动作那古朴深沉,气浑力厚,刚柔相济的舞姿。整个舞蹈古朴刚健、深沉有力、韵律新颖、热情奔放,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男性的阳刚之美,并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哈尼人刚毅纯朴的性格特征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哈尼铓鼓舞曾被誉为“世界风采的艺术”,在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和第三届中国艺术节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上,以动人心魄的震撼力,受到称赞。在首都举行的中华鼓舞大赛中获最高奖——山花奖。铓鼓舞再现了哈尼族祖祖辈辈坚韧不拔,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团结拼搏,冲破千难万险,奔向理想目标的伟大民族性格。铓鼓舞是哈尼族古老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它不但是哈尼族舞蹈的精华,而且对研究哈尼族历史以及繁荣今天的民族舞蹈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来源:云南民族文化网

哈尼族竹筒舞


哈尼族竹筒舞


  哈尼竹筒舞源于哈尼族原始宗教仪式中击打竹筒驱赶野兽邪魔的习俗和对竹的崇拜。每逢祭祀之夜,祭师(龙巴头)开始以竹筒顿楼板发出第一声击打,于是全村人都手持竹筒顿自家楼板发出响声,以此驱邪除魔,消灾避难。后经一辈辈人加工创造,演变成了今日的竹筒舞。                                                 

来源:云南民族文化网


哈尼族棕扇舞


哈尼族特色舞蹈——棕扇舞


《棕扇舞》是源于哈尼族古代图腾崇拜的祭祀舞蹈,人们手拿棕榈叶,充当能为民族带来吉祥幸福的白鹇鸟羽翼,在具有傣族舒缓、柔美特点的乐曲伴奏下,模拟白鹇鸟在树下嬉戏、漫步、四处窥探等自然形态。舞蹈动作古朴、细腻,充分表现了哈尼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云南民族文化网

 



普洱学院图书馆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学苑路6号 

欢迎光临图书馆,您是本站第 次访问本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