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课题研究参考 正文

课题研究参考 第174期

作者:张英时间:2010-04-16点击数:


第2期    总第174期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信息开发部  2010.4.16

                                                佤族稀饭很诱人
  稀饭是阿佤人家常的主食方式之一,也用于招待宾客,做法有多种多样。佤族多半是饭菜在一起,由于添加不同的肉、菜或作料,不同的稀饭味道大不一样。所以在翁嘎科有些村寨,会尝到把稀饭当菜," 稀饭下干饭 " 的吃法。以前打到田鼠,人们会做老鼠稀饭招待贵客,但不会用干老鼠做稀饭待客,干老鼠一般只用于祭祀。现在招待贵客多做鸡肉稀饭,岩真是做鸡肉稀饭的好子,他用火烧来褪鸡毛,把一部分鸡肉和调料煮在稀饭里,其他的跟辣 椒、野菜、调料等一起春成地道的假族" 作料 ", 鲜辣诱人,非常开胃 , 把 " 作料 " 拌在稀饭里吃更是爽口。我们一直想要尝 一尝毛薯的味道,毛薯在缺粮时是阿佤人主要的粮食替代品之一,现在有些贫困人家还会储备毛薯,把它切片晒干,缺粮时再煮着吃。冬季的毛薯筋多不容易烂 , 没什么味道 , 只是含淀粉多可以充饥而已。



                                               野菜稀饭

                                           云南傣族的音乐舞蹈


  傣族的音乐是通过赞哈演唱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赞哈唱的调子一般是"12356"五个音阶,通常称为"赞哈调"。傣族的乐器主要是类似笛子的"必".类似二胡的"丁",以及硭锣、铙钹、象脚鼓、长鼓、大鼓等。傣族的舞蹈比起音乐来,更为丰富多彩,孔雀舞、象脚鼓舞、鱼舞、刀舞、蜡条舞、长甲舞等,巳为人们所熟知。傣族民间舞的特点是: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它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流传最广的傣族民间舞要算是孔省舞和象脚鼓舞了。西双版纳历来被誉为“孔雀之乡”、“白象的乐园”,这里生长着许许多多羽毛绚丽的绿孔雀,成群结队的野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孔省性情温和,是美丽、善良、吉祥、幸福的象征,大象威武雄壮、神圣不可侵犯,是傣族人民自豪感和民族尊严的象征。在傣族浩如烟海的民间叙事长诗、民间故事、传说和寓言里,许多地方都描写到了孔雀、孔雀舞,大象和象脚鼓舞。如:一千多年前就开始在傣族地区流传的叙事长诗“召树屯”,就描写了美丽善良的孔雀公主楠木诺娜,当召树屯出征,勐板加的国王(即召树屯的父亲)受了奸臣的骗,准备害死孔雀公主时,楠木诺娜请求国王说,在她临死之前.请把孔雀羽衣还给她,让她跳个舞向乡亲们告别。国王没奈何.只好把孔雀羽衣还给她。楠木诺娜披起孔雀衣后,就在乡亲们面前翩翩起舞,表示告别,最后腾空而起,飞回了孔省国勐东板.楠木诺娜跳的舞就是最早的孔雀舞。民间孔雀舞的表演形式比较简单,一殷只由一人或二三人跳,舞者居中表演,众人在四面围观,无论是在草坪上、院子里、大路边、田间地头均可表演。然而,由于表演者需头藏面具,身穿模仿孔雀翅膀制成的衣服(道具),虽然形象优美,但手脚的活动受到了沉重道具的限制,跳起舞来很不方便。解放后,在汉族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傣族文艺工作者对民间孔雀舞进行了改造,丢弃了身上沉重的道具,解放了表演者的双手和身躯,同时也解放了最能表达感情的面孔,打开了表演者作为心灵窗口的眼睛,使孔雀舞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象脚鼓舞是傣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之一,分为大鼓舞、中鼓舞、小鼓舞、集体舞等几种,可由一个跳,也可由二人对跳,或由许多人一起跳。舞者以左肩背鼓,左手扶住胸左侧的鼓首.右手击鼓而舞,显得稳健、豪迈、有力、热情而潇洒。                               

来源:云南民族网



普洱学院图书馆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学苑路6号 

欢迎光临图书馆,您是本站第 次访问本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