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进一步做好高校校园管理工作
切忌“一刀切”“简单化”的封闭管理
近日,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地教育部门和相关高校印发提醒函,要求进一步做好高校校园管理工作,动态调整校园管控措施、切实改进校门管理方式,并对妥善做好中秋、国庆假期安排做出了具体要求。
教育部要求各地和高校强化责任担当,在坚持属地原则前提下,落实辖区、教育部门、学校和个人“四方责任”,做到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要求按照实事求是、科学精准的原则,动态研判本地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优化校园管理措施,做好后勤服务保障。
要求各地尽快排查高校校门管理情况和措施,推动高校广泛听取并合理采纳学生和教职员工对校门管理的意见建议。对学生因实习、求职、探亲、就医等原因确需进出校门、在学校所在城市内活动的,要简化程序,切实方便学生进出校门。对学生到学校所在城市外活动的,要提前做好报批、健康监测和防控指引等管理工作。切忌“一刀切”“简单化”的封闭管理,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实施便捷的进出校门管理机制。
提醒函指出,中秋、国庆是国家法定假期。要求各地和高校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确定学生、教职员工放假时间并做好宣传,针对留校、外出师生明确疫情防控具体要求和进出校门管理要求,切实做好假期期间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京理工大学“红色育人路”高教论坛举行
“红色育人路”高等教育论坛今天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姜沛民,工信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延安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单位负责人及相关领域专家出席论坛。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张军说,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从缔造初诞到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红色育人路”。此次“红色育人路”高等教育论坛的举办,就是要进一步交流和研讨党创办和领导高等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时代内涵,总结并提出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方案和模式,推动“红色育人路”在新时代越走越宽广。
在主旨报告环节,杜玉波以“坚持走好红色育人路 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世界一流大学”为题,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走过的光辉历程和成功经验,结合党办高等教育的探索实践总结了“红色育人路”蕴含的丰富时代内涵和鲜明中国特色,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走好红色育人路的实践方向。他在报告中强调,要坚持走好红色育人路,以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人民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以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一流大学的实际行动,全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随后的主旨报告中,靳诺、姜沛民、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谭虎娃、中国社科院大学首席教授程恩富等纷纷结合各自高校的红色基因,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办学自信,把红色接力棒代代传递下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在当天举行的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历史与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的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上海打造“课程思政”2.0升级版 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首推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推出2.0升级版。记者从9月17日召开的2020年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上海新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将对八大类专业全面启动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研制,着力将课程思政改革内化到学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中,让改革成果逐步固化为现代大学制度内在组成部分。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上海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的高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已初步建成,并向纵深发展。新出台的《实施意见》瞄准思政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老大难”问题,进一步巩固确立上海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先发优势,重点解决教师不主动做、不知道怎么做、不能长期坚持做的问题。根据《实施意见》,上海将推动高校基于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对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三类课程的建设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
《实施意见》提出,要以专业类别为基础单位,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研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建立课程思政操作规范。目前,上海已率先推出交通运输类、地理学类两本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分别是同济大学的《交通运输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地理学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下一步,上海将重点依托课程思政领航高校,对文史哲、经管法、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以及艺术学八类专业全面启动教学指南研制工作。
据悉,上海还将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培养培训体系,推动课程思政培训常态化,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实施课程思政金课名师打造计划,把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作为教师职务评聘、评优奖励和津贴分配等的重要内容。同时,将课程思政开展状况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学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作为各级各类人才项目选拔的重要考核内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第二届中国教育智库建设论坛在南京举行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9月20日由南京晓庄学院、长江教育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教育智库建设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高校和教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智库负责人、教育企业家及教育机构负责人和出版传媒机构负责人等参加此次论坛,活动同时进行线上直播。
论坛发布了《中国教育智库评价报告(2020年版)》的相关情况。这是该系列丛书的第二部,也是目前国内专注于教育领域的中英文版智库报告。根据中国教育智库评估系统(CETTE)对我国教育智库数据的搜集评估,遴选出决策影响力、成果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居于领先地位的教育智库。
新书发布会后,来自全国各大高校、教科院所的专家学者、教育智库负责人围绕“教育热点难点中的智库作为”议题,开展深入探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教授在题为《后疫情时代智库的作用》的主题报告中认为,后疫情时代中国面临着国际舆论的三线进击,中国智库普遍缺乏参与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意识,缺乏发声机制和平台,因此,非常态下智库应该立即开展重大紧迫性政策研究咨询,加快智库转型发展适应新的国际形势,理顺智库运行机制。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支持中国智库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建立非常时期智库介入公共事务的反应机制,出台政策支持智库国际化进程。
张民选教授介绍了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对“国培计划”政策实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等国家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的具体实践经验。薛二勇教授以“理念—治理—协同”的分析框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整体情况开展了深入研究,对教育改革的政策价值、模式与道路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最后分类型、分领域、分层级对中国教育未来治理与改革提出了建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和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小球,从地方教育智库建设发展的角度与参会嘉宾分别分享了广东和湖南经验。来自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的任其平教授和张济洲教授则是从专业性智库建设和作用发挥的角度,分享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智库开展相关咨询、研究,服务中小学校和家庭教育需要的实践经验。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培养区域旅游技能型人才
日前,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与三亚旅游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凯撒旅游、海南南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等12家旅游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并举行旅游管理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讨会。
根据合作协议,此次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与各企业的校企合作内容,涉及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合作、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其中包括,在旅游管理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中,企业与学院共同探索人才培养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双方共同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指导。学院将优先考虑安排合作企业进入学院举办的应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选拔优秀人才,合作企业作为学院的备选实习与就业基地,优先考虑为学院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此外,企业将安排有经验的管理者或行业专家面向师生开办讲座,并开发相关科研项目及课程,同时学院也为合作企业提供企业员工培训、技能提升、学历提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机会。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校企合作将以创建互惠互利的合作环境、校企师资共享、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为目标,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促进实践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旅游管理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讨会上,学院负责人与各企业代表交流校企合作意向,并就旅游企业岗位用工需求、素质要求等问题进行讨论。签署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代表认为,此次活动有利于企业、学院双方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培育适应岗位需求的技术人才,更有助于培养服务海南自贸港区域旅游的技能型人才,将对海南自贸港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