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下发通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9月11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教育系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迅速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教师节寄语的热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转化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通知》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对广大教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教育脱贫攻坚中的突出贡献予以充分肯定,提出殷切期望,对各级党委政府做好教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教师的特殊厚爱。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寄语精神,对于全面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把学习贯彻寄语精神与进一步学习使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结合好,做到融会贯通,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按照“九个坚持”的要求,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要按照覆盖全体、精准投放、形式创新、喜闻乐见的要求,结合短期中期长期安排,通过开展系列研讨,书写系列文章,开设系列课堂,发起系列巡讲,深刻领会总书记寄语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引导教育战线广大师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寄语精神上来。
《通知》强调,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精心组织,按照进度安排和阶段任务,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指导干部教师抓好学习贯彻。要把握工作思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入脑入心、落地见效。要创造有利环境,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深入推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师的关心落到实处。
来源:教育部
七部门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
日前,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的通知》,要求各地于9月15日至12月31日,对2020届和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集中服务,普遍落实实名帮扶举措,使有就业创业需求的毕业生都能得到相应服务支持,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
通知提出七项措施,一是开展专项摸排,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清单,放开线上线下各类登记服务渠道,对登记毕业生逐一联系,摸清就业需求。
二是加快岗位落实,加快实施企业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层服务项目和科研助理岗位招录(聘)进度,挖掘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从业机会,围绕基层治理、教育医疗、农业技术等人才紧缺领域增设岗位。
三是扶持创业创新,对创业毕业生普遍提供针对性创业培训,推荐适合发挥毕业生专长的创业项目,优先安排经营场所,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
四是提供不断线服务,对未就业毕业生发放政策服务清单,推送针对性岗位信息,常态化开展专项招聘,加密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推进档案转递、组织关系转接、落户等“一站式”办理。
五是提升就业能力,开展职业规划、职业体验、求职技巧等针对性职业指导,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开展大规模、高质量职业培训,对有培训意愿的毕业生应培尽培,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六是加大困难帮扶,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和就业困难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湖北籍毕业生开展专项帮扶。
七是保护就业权益,规范就业协议签订,规范招聘市场秩序,加大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督检查,及时受理投诉举报。
来源:光明日报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2020年8月28日至9月5日,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踏丝路强国梦,寻边民脱贫声”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开展实践调研。团队采用问卷调查、专人访谈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围绕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媒介素养,关注乡村振兴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在新时代发展中利用传播媒介推动脱贫攻坚、美丽乡村、非遗文化等发展,通过走进校园、实地走访进行实践积累,聚焦媒介素养教育等社会环境,尝试探索当地新媒体新业态发展思路。
在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发挥青年大学生在国家建设尤其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志愿者们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将中国梦和个人成长成才相结合,深入了解并掌握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媒介素养的现状和影响,有助于提高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能力,充分发挥文化的强大传播力和感染力,以此推进西双版纳地区人文交流平台建设,着力打造边境文化品牌,发挥国家级口岸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源:云南网
纪录片《良师》献礼教师节
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由北京师范大学出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监制的纪录片《良师》,将于9月10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CCTV-9)首播。
据介绍,纪录片《良师》共三集,拍摄内容涵盖德、智、体、美、劳、特殊教育、网络教育等诸多教育领域,通过真实纪录的影像,讲述人民教师普通却不凡的动人故事,体现人民教师立德树人、倾心教育的情怀,让更多人了解人民教师的信仰与忠诚、责任与担当,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纪录片《良师》由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杨乘虎教授担任总导演,带领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多次征求专家意见,慎重筛选人物,历时11个月,途经12个省17个地区,开展六轮实地拍摄,制作完成三集精彩故事,每集30分钟。其中,《传道》以理想为标,分别记录了张桂梅、张廷芳和曲比史古三位老师在群山之中、在雪域高原、在贫困地区扎根执教的理想信念。《授业》以探索为擎,分别记录了古丽加汗、李永乐、张志勇和杨秀丽四位老师在课堂之外、云端网络、田间地头传授知识的创新实践与扎实学识。《解惑》以仁爱为根,分别记录了叶连平、代建荣和黄偲偲三位老师在免费补习、特殊教育、班主任工作方面的道德情操与仁爱之心。
从2014年至今,北京师范大学发起“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设立“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设立“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表彰师德榜样,将“四有”好老师目标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精神。此次制作出品的纪录片《良师》就是以2018年“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成果为基础,深入发掘树立教育战线上能教善育的大国良师,用纪录与真实的讲述,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关心、理解、支持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塑造新时代中国教师的新形象。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