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第一时间 正文

第一时间 第37期 总第1714期

作者:图书馆信息咨询部时间:2020-05-27点击数:



在疫情大考中交出合格教育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育部党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加强指导督导,层层压实责任,严防扩散、严防暴发,确保了一方净土,教育教学秩序正平稳有序恢复。

坚决把师生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教育系统有2.7亿青少年和1700多万教师,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是关乎全国疫情防控总体局势的重要战场。教育部党组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最重要工作,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建立部属高校点对点联系工作机制,及时召开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加强调度督促,做到每日研判部署、每日调度落实。严防死守校园疫情防控,压实属地责任,部署延期开学。明确并严格落实“五个一律”要求: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返校、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师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因时因势调整应对举措,一体化推进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统筹做好来华留学生、港澳台师生、外籍教师、在外留学人员疫情防控。发布海外留学人员防控指南,发放“健康包”,加强对海外学子的关心关爱。

大规模成功实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及早部署、及时行动,研判调整方案,加强技术资源保障,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组织指导各地各校大规模开展在线教育教学,努力化“危”为“机”。指导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网上教学,支持湖北、武汉和“三区三州”等地,空中课堂每天滚动播放14小时,覆盖偏远贫困地区用户1.4亿,总覆盖人口超过10亿。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适量和教学时长的适当,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居家体育锻炼和近视防控,促进健康成长。开放在线课程资源,保障高校和职业学校在线教学,学生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幅上升。分享在线教育教学经验,共享资源,推进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建设,助力全球在线教育。

平稳有序推进开学复课。明确提出“三不”开学标准:疫情没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开学、学校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学、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不开学。强调“一严二清三防四控”应对举措,即严格落实保障条件,政策清、家底清,防突发事件、防次生灾害、防懈怠情绪,控聚集、控流动、控质量、控安全。错峰错时错区域错层次开学,指导各地全面评估开学条件,审慎确定开学时间、科学制定开学方案,全程跟踪、即时监测。部署各地和高校研制实施大学生返校方案。出版幼儿园、中小学校、高校新冠肺炎防控指南,印发《教育系统应对学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处置预案》《大专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开学复课后,学校采取小班教学、错峰用餐、加大间距等措施避免聚集。目前,各地均确定了中小学部分学段开学时间,超过一半的省份确定了高校开学时间。

突出做好教育民生保障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拓宽就业渠道,面向国家战略扩大重点领域招聘,引导基层就业、参军入伍,丰富新就业形态。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18.9万人和普通高校专升本规模32.2万人,增加升学机会。开拓招聘渠道,搭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平台。加强个性化就业指导,推进就业体检结果互认。推迟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实施“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开辟招聘专场,组织高校“一对一”帮扶,重点支持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经综合研判、审慎研究,经中央同意,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稳妥做好疫情期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研究生复试录取、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等工作。建立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近4000名心理咨询师和200余名督导面向湖北和武汉公众、海外留学生及华人华侨等群体,提供心理援助服务。1630余所高校开通心理支持热线或网络平台,缓解疫情期间心理焦虑。牢固树立“疫后意识”,组织开展教育领域“疫后综合征”分析研判。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总攻统揽教育脱贫攻坚,确保在收官之年高质量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迅速组织力量投入抗击疫情一线。动员教育系统积极服务抗疫大局。全国138所高校371家附属医院派出1.4万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抗击疫情一线,成为最美“逆行者”。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在鄂高校附属医院的师生坚定信心、坚守一线、抗击疫情、守护患者,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各项保障,指导各地教育部门和有关高校重点做好对支援湖北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的关心关爱工作。快速启动研究工作,鼓励多学科交叉、医工结合,组织万余名科研骨干开展新冠肺炎疫苗、检测试剂、药物研发等科研攻关,促进研究成果尽快应用。8项核心技术转化成检测产品。一大批高校及附属医院的科研团队坚守疫情防控、临床诊治、科学研究第一线,将最具有价值和温度的科技攻关成果用在祖国防疫一线上。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加快国家急需的公共卫生和基础医学人才培养。

疫情发生以来,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提高政治站位,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把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转化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攻势。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指导派出援鄂医疗队的高校党委组建临时党组织,凝聚医护人员战斗在抗疫最前线。教育部机关党员干部和群众自愿捐款143万余元支持疫情防控,河南省武陟县嘉应观乡中水寨村10名大学生等“90后”“00后”勇作“防疫尖兵”,让党旗在教育系统疫情防控最前沿高高飘扬。注重把疫情防控与识别考察锻炼干部相结合,要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举办“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教育等活动,讲好教育抗疫故事,激发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凝聚起共克时艰的磅礴奋进力量。



来源:《旗帜》



开展教师教育“双一流”建设应先解决好关键问题


国家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教育要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不可忽视。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强调,要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抓住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要真正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在开展教师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同时,还得切实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尤其要解决好考生不愿意报考师范学校和师范毕业生不愿意当教师的问题。

近年来,学生不愿意报考师范院校、不愿意当教师的现象较为普遍,在职教师跳槽离开教育行业的也不少。报考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考生,多为成绩一般的高中毕业生。师范院校生源入口质量普遍不高,再加上师范教育本身的问题,最终导致师范院校出口质量偏低。另外,一些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跳槽的现象也屡屡出现,职业倦怠颇为严重。

出现上述情形,主要缘于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压力越来越大。现实中,家庭和社会过分夸大学校教育的作用,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导致学校和教师责任无疆界,给教师带来了无形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二是发展空间不大。受地域和工作条件的限制,教师绝大多数时间被封闭在校园内,教室、办公室、宿舍三点一线,再加上家庭、社会过分看重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把教育和惩戒完全对立,将惩戒和体罚划等号,严重束缚了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手脚,让教师感到发展空间不大,社会地位不高。三是经济待遇普遍偏低。和其他行业相比,教师总体收入普遍偏低,导致教师职业不受欢迎。

改变这种状况,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减少行政干预,减少学校和教师的其他社会事务,正确审视教师的职责和权利,让教师真正享有教育批评、教育惩戒的权利,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师工作环境,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真正成为大多数人羡慕的职业。

有效解决不愿意当教师的问题之后,再配以教师教育“双一流”建设,着力培养师范生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昌盛,需要教育改革发展助力;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呼唤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我们应紧紧抓住开展教师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契机,在师范人才选拔、师范生就业、教师待遇、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综合发力,让更多优秀学子愿意报考师范院校,并通过教师教育“双一流”建设,凭借高素质走上学校教育教学岗位,助国家教育事业走向辉煌。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刘希娅代表:建议加大地方学校和老师的自主权


5月23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通过视频连线,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就在线教学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刘希娅建议,加大地方学校和老师的自主权,根据不同地区或者不同课程研发能力给予学校弹性的课程管理空间。她认为,无论是在平常还是疫情特殊时期,老师的教学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是一定需要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自己的校本课程进行加工处理和有机整合的,否则就只是照本宣科。我们不能够用一种方法、一个内容,几十年不变地教成百上千的孩子,我们应该用多种办法来面对不同的孩子和不同的群体。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1天超200万人次!中央美院“云端”毕业展获热烈反响


5月20日,“彼时 此时”2020中央美院线上毕业季研究生毕业展正式开幕,中央美院使用网龙网络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为毕业展打造的“云端美院”虚拟美术馆展厅应时亮相。毕业展上线24小时内,浏览量便超过200万、独立访客数量53万,获得网友的热烈反响与好评,成功开创了毕业展在线上举办的新形式,缓解了今年因疫情无法举办线下毕业展的难题。

本次开幕的研究生线上毕业展,作品已在4大线上虚拟展馆中展出。据了解,中央美院虚拟美术馆整体将包含54000平方米及9大虚拟展厅,共有13个教学单位的31名博士研究生、375名硕士研究生、846名本科生的1万多件毕业作品,更有2-3万多件作品将通过“超链接”,以网页的形式全面展示毕业生的学业成果。由于疫情影响,中央美院于今年3月初开始启动线上毕业展的搭建工作,网龙作为本次展览的技术支持方,积极发挥深耕教育领域多年的行业经验,运用VR、AI、3D等技术,为此次线上毕业展以及中央美院师生提交了一份理想答卷。

此次中央美院线上毕业展定格于云端,永不下线,不仅为全球热爱艺术教育事业的师生及广大普通观众提供了免费观赏艺术作品的渠道,也是网龙数字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的一次全新实践与展示。

日前网龙网络公司为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的[2020]危机时刻的策展课题提供技术支持,全新展示6个线上策展方案,也成功实现艺术+技术的创新试点。


来源:中国青年网



完善教师考核办法是给学生减负的关键一环


日前,2020年人民网两会调查结果出炉。在备受关注的教育改革举措方面,“中小学生课业‘减负’”成为投票最高的选项。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会主委吴志明领衔、108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

多年来,为学生减负的呼声此起彼伏,关于减负的文件也出台了不少,但成效却不大,在某些地区甚至越减越“负”。究其原因,既有家长推波助澜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相关管理者及教师的理念问题以及轻视非统考科目等因素,还有一项容易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因素——管理部门及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标准。

学生课业负担重,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采取何种教育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考核标准。尽管各地出台了诸如“严禁以教学成绩评价及奖惩学校和教师”等规定,但在政绩观等因素的影响下,教学成绩仍是最主要的考核指标。在这种考核保准的引导下,教师为了取得“优异成绩”而加重学生负担在所难免。

就教师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好教学过程管理(包括教学态度、授课质量、作业批改等),注重综合评价,淡化教学成绩方面的终结性评价。教师不再焦虑成绩排名及奖惩,不再担忧教学成绩对考核结果的影响,才能真正自觉自愿地为学生减负,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当然,教师虽是给学生减负的关键一环,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要想真正给学生减负,还需家长观念转变、学生评价体系转变、录取机制转变等配合、联动。

适度淡化教学成绩在教师考核中的权重,是为学生“减负”的前提。否则,下发的减负文件再多,要求再严格,也都是治标不治本。


来源:中国教育报

普洱学院图书馆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学苑路6号 

欢迎光临图书馆,您是本站第 次访问本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