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参考 正文

教育参考 第114期 总第1139期

作者:图书馆信息咨询部时间:2020-05-27点击数:



教育部:加大防疫一线教师激励表彰力度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有针对性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教师工作,加大对在防疫一线作出突出贡献教师的激励表彰力度。

《通知》指出,要加强对教师群体的疫情防控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严防死守,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严从紧做好学校疫情防控需要返校教师的妥善安排,不得组织教师参加线下集中面授培训、集中职称评审、大型会议等集聚性活动,确保教师立足教育教学岗位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通知》强调,要加大对在防疫一线作出突出贡献教师的激励表彰力度,做好对防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的关怀工作。支持高校改革创新医药卫生等相关学科领域教师科研评价办法,鼓励专家团队和领军人才集智攻关;大力宣传和表彰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特别是高校医学院和附属医院中的优秀教师典型,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绩效分配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及时掌握了解防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的学习生活困难,因地制宜对防疫一线人员特别是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进行看护和教育,为一线人员解除后顾之忧。《通知》同时明确,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指导教师做好自我调适,对学生深入进行健康理念和自我保护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和教育引导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做好“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组织部署工作,结合当地线上教学平台和各校实际,因地制宜组织教师开展在线教学,注意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得违反相关规定安排教师超前超限超纲在线教学,教师承担在线教育教学、在线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计入工作量,纳入绩效管理。同时,做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和师训资源开放共享工作。

《通知》还对国培计划、特岗计划、教师表彰奖励名额等向疫情严重省份倾斜支持等对湖北省等疫情严重地区教师的支援帮扶工作做出明确规定。


来源:教育部


陈春琳: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要素及实现路径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包括科学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治理形态和先进的教育制度等要素。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要构建以高校为主体,全社会共建共享的高校治理组织形态,完善协同发力的教育制度,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理念、方式和制度的系统性变革。作者认为构建共建共享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组织形态,一是要多方参与、协同共建。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对高等教育治理的组织形态进行调整和优化,构建由高校和各利益相关者多方参与、协同共建的多元系统,形成开放合作、互动联系、各取所需的治理状态。二是顶层设计、基层推动。优化高校内部治理不仅需要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基层进行推进。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学校制定大学章程,并且按照大学章程的规定,通过全局性、整体性原则设计学校的制度体系来提升整体治理能力。三是分类管理、多级推进。高校治理要面对各种复杂情况,高校师生人数众多、专业门类数量较多、学院情况复杂,各个学科、专业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高校在治理过程中,必须考虑各种情况和各种要素,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考虑延续性和实用性,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必须针对各类情况进行分类管理。


来源:高校信息网


陈祎:新时代“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西部高校办学治校新维度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同时也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不断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我国西部高校治理能力,需不断强化人才培养和科学文化传播功能。作者认为主要有5 个方面:一是治理能力数字化。提升新时代面向未来的西部高校治理能力,需着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高校治理手段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目标的高校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确保教育教学决策与高效治理模式的创新升级。二是育人模式智能化。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工具,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生态,以期形成西部高校智能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思政工作网络化。高校要切实提升思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关键在于建立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保障。这就要求高校党委及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四是师资队伍专业化。在高校“互联网+教育”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教师管理机制、研修模式等都在发生着根本性变革,同时也倒逼教师重新思考如何教学,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质量,促使教师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持续提高。五是网络扶智精准化。我国的资源环境

承载力呈现出区域差异性,这对于省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内容以及侧重点也大有不同。只有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差异化的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政策,才能切实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来源:高校信息网


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本为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坚持将本科教育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将课堂教学作为本科教学改革主战场,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巩固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

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引领通专融合培养。按照“拓宽基础、加强融合”的思路,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面向本科生开设通识教育、学科基础和专业选修、教师职业素养、实践与创新创业共四大类、5000门次课程。深入实施“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等,不断推进本科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设通识教育课程155项、新生研讨课程100项、教学方法改革课程32项、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52项、慕课课程51项、教师职业素养精品课程17项。

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制定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出台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成立通识教育课程专家委员会,加强对通识课程的建设管理。完善课程审核机制,细化审核标准,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参考资料选用等进行两级审核,坚决杜绝“水课”。严格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修订人才培养一般业绩奖励方案,加大对“教授上讲台”指标的调控力度,加强对院系教学指标的考查。以高水平知名教授和教学名师为引领,以科研学术骨干为核心,打造叫好叫座、有示范意义的“金课”。

以信息化手段为抓手,激发课堂教学改革活力。基于“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互动讨论学习、远程协作、教育实训等多类型的智慧教室,以空间规划带动教学创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推进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程、混合式教学等改革,推动教师角色转变和学习方式变革,提升课堂教学的不可替代性。制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已有67门课程列入慕课建设计划,41门课程在各平台开放。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打造“金课”需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做支撑


当下,振兴本科教育被提高到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的地位。学分不达标本科转专科、课程作业全查重、抄袭全判零分、毕业“清考”取消……教育部和各高校围绕严把毕业出口关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严进严出,学分不达标就会被淘汰将成为常态。这些刚性的制度释放了强烈的信号,大学生想混日子难了。

刚性的制度之外,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离不开课程改革这一教学核心环节。淘汰“水课”,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无疑是强化本科教育的核心所在。今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再次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然而,何为“金课”?何为“水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日前首次给出解答:“两性一度”是“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反之,“水课”则是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

打造“金课”,要求高校改革人才评价和教学评价制度,把不利于强化本科教育的人才评价和教学评价制度改过来,改变高校在人才评价中唯科研、唯论文,重科研不重教学的倾向,打通教学型教授的晋升通道,引导高校教师从内心深处真正重视教学,以教书育人为乐,让潜心育人的教师得到应有尊重和肯定。

要想把学生的目光和心思真正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第一批00后已经进入大学校园,并将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成长的背景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已经养成了从互联网上获取学习资源的习惯和能力,大学教师不再是专业知识的垄断者,不再是学生心目中当然的权威。如果教师仍然延续过去的教学方式,向他们讲授低阶、陈旧的知识内容,必定无法吸引大学生们的关注,将成为大学生心目中的“水课”。就算把大学生强按在教室里,他们也会心不在焉。

这要求大学教师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精心备课,为大学生们提供高阶性、创新性的课程内容,结合0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如结合互联网技术,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

“金课”的打造既需要教师用心投入,也需要学生重视课堂。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追求文凭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选课时避重就轻,只是为了追求修满学分,追求较高的绩点。内容陈旧、考核轻松易过、学分绩点可期的“水课”备受学生青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反而弃之如敝屣。对此,既要靠完善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重视课堂,靠刚性的制度严把毕业关,让混日子的大学生无法顺利混到文凭,还需要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倾向,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营造奋发向上、积极有为、学真本领、练真本事的优良学风。


摘自上海教育新闻网

普洱学院图书馆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学苑路6号 

欢迎光临图书馆,您是本站第 次访问本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