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参考 正文

教育参考 第115期 总第1140期

作者:图书馆信息咨询部时间:2020-05-29点击数:



“同济校友终身学习平台”开启啦


50余位现场观众、36个全球各地校友会分会场、2.2万余名海内外校友通过网络共同聆听校长陈杰讲授的“同济人的一堂课”,由此也开启了“同济校友终身学习平台”的帷幕。这场直播也是“同学同济·113周年校庆云开讲”的首讲。

“上课铃”一响,陈杰先通过“点名”环节与现场校友和各分会场一一互动,欢迎各位校友“返校”听课。听到点名时,各分会场的校友团纷纷挥舞手中的校庆手牌,激动的心情溢出屏幕,把直播的氛围带到第一个高潮。

“同济校友终身学习平台”是由同济大学校友会联合互联网校友企业共同开发的小程序,将聚集优质的校内和校友教育资源,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面向同济人和社会人士的终身学习平台。

相关负责人表示,校友终身学习平台可以同时对接学校、校友和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技术手段,提供方式灵活的学习机制。该学习平台的推出,也是同济大学作为全国首批十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作出的又一尝试。不仅广大校友是“全员”育人的重要力量,而且大学为校友提供终身教育,从而真正实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后的成长成才“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目标。


来源:同济大学


如何推动大学生“四史”教育落地? 红色基地负责人为上海中医大“搭脉”支招



“通过场馆和大学的共建工作,把红色教育传播到最后一公里,直接传播给学生,使大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更是红色文化的守卫者”。在5月27日举行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四史”教育研讨会上,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宋依璇如是说。当天,来自中共一大、二大、四大、龙华烈士纪念馆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渔阳里的相关负责人就如何通过基地共建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搭脉”支招,与会人员为筑牢大学生红色基因纷纷出谋划策。

红色教育基地和场馆是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优质资源平台。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建立一批岐黄育人实践基地,聚焦红色基因,搭建红色教育实践的校外平台,目前已与上海的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和龙华烈士纪念馆,位于福建的古田会议纪念馆,位于江西的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位于广西百色市委党校开展了基地共建。

在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各基地开展体验式的情景教学,浸润式的红色教育,增强“四史”教育的感染力。如在井冈山重走挑粮小道,在福建省龙岩市开展“红色青春回忆,爱心义诊同行”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大学生们在躬身实践中学习“四史”,更通过“四史”教育推进“初心教育”“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有效浸润学生的“心灵土壤”。

依托这些共建基地,上海中医大还成立了“星火”大学生红色精神宣讲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经过理论和实践培训,完成从红色精神的学习者到传播者的角色转变。来自康复医学院的姜汶伶同学作为宣传团成员代表,在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她表示:“在中共一大会址进行一年志愿讲解的经历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我被革命先辈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所感动,也想同他们一样为人民作出贡献。加入星火宣讲团后,我走进班级、走进支部,在校内展开多场主题宣讲,传递红色信仰,通过历练,我成为了一名红色精神传播者,更成为了一名红色精神的实践者。”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未雨绸缪、与时俱进地规划更加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的专业设置



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是林忠钦今年两会主要关注的话题。他表示,首先,要应对知识更新速度带来的挑战。“大学能教给学生的知识滞后于实际的科技发展需求已成为无法避免、不可逆转的全新情况。面对这样的全新情况,就更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

其次,要应对学科体系变化带来的挑战。人工智能、5G等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技术的“赋能万物”特性,既为各个领域研究能力跨越式提升提供了更高效的技术工具,也进一步加剧了未来学科体系的交叉、融合与新生。“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更加多元的需求,培养学生更具兼容性的知识体系,我国的大学专业学科设置正不断从精细划分向大平台宽口径转变,但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学科融合趋势相比,我国当前的学科设置仍有很大的改革布局空间。”

林忠钦认为,长远来看,未来的学科布局设置与当前相比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从现在看五十年、一百年前的大学学科设置一样”。因此,未雨绸缪、与时俱进地规划更加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的专业设置,是培养适应面向未来事业需求人才的重要支撑。

再次,要应对科学伦理问题带来的挑战。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挑战,其背后还有许多新出现的科学伦理问题。

林忠钦表示,大学生终究是要融入社会的,学校的职责不仅是让他们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身的使命与价值,让他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所学科学技术背后的使命与价值,这就需要大学更加注重学生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协同发展。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是大学最根本的任务,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上,就是要加强融合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通识课程建设,将责任教育、伦理教育与美学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来源:新华网


华东政法大学:实景微党课融合校园红色资源打造“家门口”四史学习教育阵地


“我们学校有两位和解放上海这段历史关系很密切的领导。一位是第一任院长魏文伯同志,他是随着陈毅第一批进上海的领导之一;另一位是曹漫之同志。他从嘉定方向同一天进入上海,并于第二天至三井花园向陈毅同志报到,他在上海市区级政权建设、治安保卫、旧上海社会改造、司法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主讲人徐建以华东政法大学交谊楼、六三楼等红色建筑故事作引,带领现场师生追忆历史、走进历史、沉浸历史,在实景中描绘了上海解放风云,阐发了华政园红色基因的本源。

“我们华政确实是一方红色基地。作为全国文保建筑群所在地,展现中国百年文明史;从孙中山演讲、五卅运动到解放上海,展现百年中国革命史;从圣约翰大学到华东政法大学,展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在徐建生动的讲述中,彼时上海解放过程中的一幕幕历史画面扑面而来,在眼前鲜活起来,华政人的红色基因也由此流动。

“包括我在内的新一代青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里,收到了国家赠予的时代礼物,有时却忽略了历史发展的曲折与不易。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四史’重温那些老故事,并将这些故事讲给学生听,将中国发展历程中的优秀精神品质传承,将老一辈共产党员勇于担当使命的责任传递。”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辅导员梁适坦言。

该校知识产权学院2016级学生王盈盈说:“在上海解放纪念日之际参加‘四史’学习教育实景微党课,使我受益良多。作为青年党员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学习党的历史,充分利用身边的党史学习资源,在每一个岗位中都可以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而我们作为学习者,也要做好一个践行者,传承发扬党的伟大光辉。”

据了解,作为学校“以史为师察己立德树人观今”——“四史”学习教育实景微党课的重头戏,徐建的讲述凸显了此次实景微党课旨在紧密结合学校丰富红色资源,着力打造“家门口”学习教育阵地,推进“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让历史成为活的教科书华政筹划建设“新中国法治史课程”


如何学好四史,滋养当代青年的精神思想?活动中,华政退休教师孙克强告诉青年学子,对历史有敬畏意识、学历史有目的意识、看历史有多角度意识,并强调“立场、观点、方法”是“四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何益忠教授则通过讲述上海解放时的历史故事,向青年学子分析了人民解放军占领上海、站稳上海的原因、举措和经验。

商学院辅导员王娟以大学生思政教育一线工作者的身份,讲述了自身从重温历史、找寻初心,党性锤炼、坚守初心,责任担当、践行初心等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心得体会。法律硕士教育中心研究生蒋芳伟从学生视角出发,就为什么要学习“四史”、怎样学习“四史”等角度分享了自身体悟,他表示,在历史底蕴深厚的华政园、在红色基因浓厚的上海,学习“四史”可以走进华政的每个角落、走进上海的大街小巷,用现场感受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记。

此外,为提高课程质量,增进当代史、改革开放史教学的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严宇鸣副教授则结合青年人的特点和当下高校思政课现状,提出了四点建议: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史为镜、联系现实;要有专题意识;要做到“研究问题思辨”与“意识形态观念引导”工作的联系;要有比较思维,拓宽对于问题思考的广度。

该校党委书记郭为禄指出,华政园伸手可及的每一块墙砖都是历史见证。正是在深厚历史积淀中,华政人在中国法学教育史上实现了开拓与创新,见证了中国法治的进步和发展,华政人的每一步都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生动实践。

思政工作者该如何依托历史资源涵养教育初心、践行好“立德树人”根本使命?郭为禄以曹漫之院长起草第三野战军“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中的“人民利益最为先”,印证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理念;以“以师生为先”的华政“帐篷精神”说明了党的理想信念在高校办学中的生动体现。

他表示,要在历史中深刻体会“为国育才、为党育人”信念,感受为人民、为祖国法治建设事业奋斗的初心,铭记好“立德树人”的使命和意义。政法院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把育人事业放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中、人才竞争全球化格局中谋划。通过“四史”教育让学生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历史责任,立志为中国法治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郭为禄说道,进行“四史”学习教育就是要让历史成为活的教科书,要采取形式多样、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把鲜活丰富的“四史”内容融入师生学习生活实处。

据介绍,该校将筹划建设“新中国法治史课程”,推动“四史”教育进课堂,并广泛开展情景党课、“青马”工程、“红五月”等主题实践活动,实施“四史”教育。华东政法大学将通过每年举办“五二七上海解放日”“六三纪念日”等活动,加强“四史”教育进仪式。此外,该校还将组织师生开展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等专题培训,完善“四史”教育进队伍。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普洱学院图书馆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学苑路6号 

欢迎光临图书馆,您是本站第 次访问本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