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课题研究参考 正文

课题研究参考 第182期

作者:张英时间:2010-05-04点击数:


第10期    总第182期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信息开发部  2010.5.4
 
哈尼族的饮食

  哈尼族的饮食种类,包括野生天然食物和人工食物两大类。水稻是其主食,并辅以玉米和荞子等。凉拌生食、蒸、炒、煮、烤、烧、炖、炸、熘,是哈尼族饮食的主要烹饪方式。最具有哈尼族特色的代表性饮食品种有生蒸饭、糯米粑粑、白旺和煨酽茶。
  生蒸饭:哈尼族以稻谷为主粮。荞子、玉米、山谷和麦子为辅助粮。哈尼族生活在山区,一般田地路途都比较遥远,一走出山寨,不是上坡就是下坡,上山下河挖地耕田,劳动强度很大,需要付出很多能量,因而哈尼族的主食特别喜欢吃比较抗饿的“生蒸饭”。“生蒸饭”,哈尼语称“和车”。其做法是先将大米用冷水浸泡四个小时以上,再把大米的水控干,事先不经水煮就直接装甑蒸至半熟后,把甑子抬下来,把饭倒在一个专用的大木盆里,浇上适量的开水,再用培饭板将饭团敲碎,并来回搅拌,要反复拍打多次,使浇上去的开水全部让米饭吸收。浇水一定要适量,水少了,饭蒸出来太硬,不易消化;水多了,饭又太软,达不到做生蒸饭的目的。上述工序,哈尼语称“和车坡”,一般翻译为培饭,这样培出来的大米饭,可放较长的时间,不易变质。根据每餐需要的饭量,又将培好的大米饭装入甑子,进行第二次蒸饭,蒸熟后即可食用。这种“生蒸饭”吃起来香甜,柔软可口,营养损失少,头一餐吃起来特别好吃。有抗饿、不易馊的特点,走远路干重活的人,非常喜欢吃这种饭,也是婚丧嫁娶、节日喜庆的主食。
  糯米粑粑的烹制方法是将糯米装在器皿中加水浸泡7-8小时后,把水控干装入甑中蒸到熟透,并趁热分数次将糯米饭舀入碓臼中舂细,捏成圆饼状,并一一用芭蕉叶包裹即可。其性粘稠味浓香,是节庆及馈赠亲友的必备食品。
“白旺”:白旺的制作方法是用装有适当的冷水及微量盐的盆接住刚溢出的猪、狗、山羊等的血液,搅匀起泡后加入用炭火烤熟剁细的瘦肉和切细的萝卜、苤菜根、蒜叶、鱼腥草等蔬菜以及辣椒、草果面等作料认真搅拌,最后撒上一层干焙香后捣碎的花生米,待半小时后结成块状用刀划成若干块即可食用。其色鲜红嫩绿,味香甜辛辣,是待客必备之佳肴。
  煨酽茶是将茶叶放入茶罐烤黄后加入清水煨煮即可。其色鲜艳,茶味浓烈,清凉解渴,是哈尼族日常喜爱的饮品。
风味独特的“鱼蘸水”:居住在易门县朋多村的哈尼人,自古喜食“腥膻”,麂子岩羊、山鸡野兔、红鱼虾巴、泥鳅黄鳝,都是桌上美食。吃鱼时,有一种特殊吃法,就是“鱼蘸水”。“鱼蘸水”不是蘸鱼吃的蘸水,而是一种鱼羹鱼泥。碰到捉的鱼较少,不够成碗上桌的时候,就把鱼做成“鱼蘸水”,把鱼放在火塘的炭火上,烤得焦黄,剔去腮巴、肠肚,刮去鳞皮,再浇上一把糊辣子,在砧板上一齐剁碎,放入盐巴、花椒油、味精等拌匀,装碗即成“鱼蘸水”。“鱼蘸水”鲜辣香甜,是下饭佐酒的好菜。
  哈尼人酒席上还有很多风味,如:“肉粥”;“暴腌芭蕉心”味道与咸菜相似;“豆粉肉丸汤”由瘦肉、熟豆粉、苤菜根制成。此外还有“酸味肉”、“包烧肉”、“雀肉松”与“雀肉酱”、“夹棍烤鱼、烤肉”、“苤菜舂螃蟹”、“蕉花”、“剁生”、“油炸蛹”、“蜂蛹酱”等等。
哈尼人不论男女都喜欢吸旱烟。烧酒是僾伲人少不得的饮料,僾伲人还喜欢喝茶。嚼槟榔也是僾伲人的一种特殊嗜好。

                                                                                        来源:东方民族网
                        
哈尼族的节日

  哈尼族的节日因支系众多而纷繁复杂,有十月年、六月年、黄饭节、新米节、祭寨神节、祭山节、正月年、端午节、中秋节等等。流行范围较广且比较独特的主要有十月年、六月年及祭寨神节。

  十月年,哈尼语称“扎勒特”,意即新年的开始,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哈尼族根据古老的历法,他们的新旧年的交替,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把农历九月底作为年末,把十月当作岁首。新旧年之间没有具体固定的时间界限,而是采用古老的地支记时形式,将每年的农历十月间,第一个辰龙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卯兔日即为旧年的岁末。按照本民族的传统习惯,节日期间必须杀猪、鸡、鸭,舂糯米粑粑,做糯米汤团。以此送旧岁,迎新年,祭祖先等。新年当天,全寨要共同杀一头猪,这头猪称为“生轰”,大意为“共同分的”。这“生轰”猪无论大小,必须按全寨户头平均分配。而且猪身上的肝、肠、肚、心、肺等等,哪怕只能分一点,也要家家都分到。其目的在于全寨各户,用同一头猪的肉,各家分别祭祀自己的祖先。第二天凌晨鸣火枪迎接新年的到来。节日一般为期6天左右。节日期间,男女老少身着新装,走亲串寨,宴请亲朋好友,共叙友情,互通信息。青年男女相邀一起,对唱情歌,通宵达旦。 哈尼山寨处处欢歌笑语,喜气洋洋。
  祭祀活动,是哈尼族“扎勒特”的重要的内容之一。节日之前,各家按自己家庭的传统,开始进行各种祭祀活动。首先要在大门外或在天井里杀鸡祭献,目的是祭献那些死于异地他乡的家里人或村里人,认为过年的时候他们都会回家的,但他们的冤魂不能进家门,因此必须在门外敬奉他们。“扎勒特”也是哈尼族家人团聚的日子,一般出嫁不久的姐妹,不管生没生小孩,都要请回来住几日。

  六月年,哈尼语称“苦扎扎”,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祭祀活动。一般在开秧门后的第三个属羊日举行。红河地区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左右。节日前几天,每家都要从秧田拔回一撮秧苗,插进竹筒里挂在寨内,祈求小天神保佑稻谷丰登。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荡秋千、打磨秋,欢歌载舞。青年男女还进行各种象征性的化装表演,组成一支英武奇妙的队伍,沿着传统的串寨路线,去寻觅、去宣泄人生的幸福与欢悦。狂欢活动在整个哈尼山区流荡。
祭寨神,哈尼语为“昂玛拖”。“昂玛”是哈尼村寨的最高保护神,它保佑村寨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属龙或属牛日举行。当天中午要到寨神林举行祭祀仪式,并将牲肉分给各户,意为吉祥肉,能消灾避难。部分地区哈尼人第2天要举行盛大隆重的“街心宴”招待亲朋好友。其间老人们吟唱“哈巴”,传颂哈尼的历史与文化。身着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则踩着鼓点翩翩起舞,舞姿古朴优美,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

 “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三至五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时当繁忙的春耕生产已经结束,盛夏农闲,兼有社会娱乐及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安康”的意思。一般以进入夏历五月的第一个申猴日为节日的第一天,有的地区却在“端午节”或“火把节”期间过节。

 “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三天至五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来源:东方民族网



普洱学院图书馆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学苑路6号 

欢迎光临图书馆,您是本站第 次访问本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