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课题研究参考 正文

课题研究参考第33期

作者:YJP时间:2007-03-05点击数:


第33期  总第33期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信息开发部 2006.10.23.

中国抢救“树叶上的文化”

由近50名傣族学者、高僧及汉族学者联袂整理并翻译为汉族文字的《中国贝叶经全集》,前13卷目前已出版。这表明中国大规模抢救“树叶上的文化”——傣族贝叶经已硕果初现。记者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贝叶文化研究中心了解到,《中国贝叶经全集》共100卷,将收集130部有代表性的贝叶经。除目前已经出版的前13卷外,还有27卷也将于年内出版。
   
    贝叶经是刻写在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热带植物贝多罗树叶上的佛教经文。据文献记载,贝叶经最早起源于印度,公元7世纪前后传入斯里兰卡,再经缅甸、泰国传入中国云南省西南边疆傣族聚居地区。傣文贝叶经除了记载佛教经典外,还囊括了傣族的天文历法、社会历史、哲学、法律、医药、科技等诸多方面内容。
   
    为翻译出版贝叶经,西双版纳州于2001年成立中国首家贝叶文化研究中心,并决定拨出500万元人民币支持贝叶经的整理、翻译和出版工作。有关部门还专门开发了傣文录入排版电脑软件。

新华网昆明4月6日电(记者杨跃萍、白旭)

傣族的象脚鼓

象脚鼓简介

象脚鼓是傣族的重要民间乐器,因鼓身似象脚而得名,广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

象脚鼓因鼓身形似象脚而得名,是傣族的重要民间乐器。象脚鼓还受到景颇、佤、傈傈、拉祜、布朗、阿昌和德昂等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象脚鼓外形似一只精美的高脚酒杯,它是用一整段木材(或几块木料拼粘)制作,通体中空,上端是杯形共鸣体,鼓面蒙皮,鼓皮四周用细牛皮条勒紧,拴系于鼓腔下部,并可调节其张紧度。鼓身外表涂漆,鼓腰和鼓的下半部,雕有装饰图案,有的还在鼓身上系有花绸带和彩球。

象脚鼓有大、中、小三种。大鼓是象脚鼓中最高大的一种,傣语称“光亚”,一般在13O~160厘米,最高的达190厘米,鼓面直径30厘米左右。中鼓傣语称“光吞”,是象脚鼓中用途最广的一种,鼓高60~95厘米,鼓面直径 23~28 厘米,鼓底直径23~31厘米.中腰最细处直径11~15厘米,常用于象脚鼓舞或节日庆祝。小鼓外形有如矮脚怀状,高仅30~40厘米,应用不如大、中型鼓广泛。 

象脚鼓的演奏

演奏时,将象脚鼓背带挂于肩上,鼓身斜向身前,也可将鼓直立于地,用手击奏,演奏高潮或情绪热烈时,甚至手肘和脚也参加击奏。

演奏时,将象脚鼓背带挂于肩上,鼓身斜向身前,也可将鼓直立于地,左手扶住鼓边,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和右手配合交替敲击鼓面。

演奏方法有正拍、闷拍、指拍(用一个指头)、掌拍和拳击(半握拳)等,右手多击重拍,在演奏高潮或情绪热烈时,甚至手肘和脚也参加击奏。

傣家鼓手演奏时,为了改变鼓的音色和音高,还在鼓面中心糊上饭团,用饭团的大小、厚薄来改变演奏效果。

象脚鼓因大小不同而发音各异,大鼓音色雄壮、浑厚,中鼓激越、昂扬,小鼓清脆、明亮。
象脚鼓常与铓锣、傣镲组合在一起,为傣族的孔雀舞等民间舞蹈伴奏,在民族乐队或傣剧乐队中,象脚鼓常作为色彩性节奏乐器使用。此外,象脚鼓还与舞蹈相结合,作为独奏节目来表演,这就是人们熟悉的《象脚鼓舞》。

来源:http://www.chinayq.com

傣 族 大 鼓

傣族大鼓简介:

傣族大鼓:怒江下游保山傣族地区称之为“光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称之为“光边”。另有“两面鼓”、“双筒皮鼓”之称。
   
    早在5O0多年前,傣族民间就有这种大鼓了。几百年来,大鼓在傣乡盛传不衰。如今,它是傣族传统民间舞蹈“嘎光弄”离不开的伴奏乐器。“光弄”为大鼓,“嘎”是舞蹈之意,即大鼓舞。

傣族大鼓用当地生长的梧桐树、芒果树或椿树掏空制成,鼓身长80厘米左右,外形与水缸相似,两端一头大、一头小,两面都蒙以牛皮、鹿皮或其他兽皮。大的一端鼓面直径约50厘米,小的一端直径25厘米左右。两面的鼓皮用牛皮条勒紧,并可调节其松紧。鼓的内部结构特殊,掏成中间可以互通的两个鼓腔,故能产生良好的音响共鸣效果,有着较长的余音。鼓身一侧还开有一个直径3厘米的圆孔。当鼓皮受潮松塌时,便可由此灌酒而入,润湿鼓皮,待酒挥发以后,鼓皮就会自然绷紧。

演奏大鼓时,傣家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将鼓两端拴系背带,挎于左肩上。左手掌拍击小的一端鼓面,发出较高的音;右手执一粗大木制鼓棰,敲击大的一端鼓面,发出较低的音。也可将大鼓横置于特制的鼓架上敲击。演奏者边敲过舞,音响宏亮,撼人心魄。由于鼓两端所发音高不同,再加之节奏的多变,鼓声时重时轻,音色丰富多彩。

来源:http://www.chinayq.com云南信息港等

光  弄

“光弄”的“光”意为鼓,弄”意为大,“光弄”即为大鼓。在笃信小乘佛教的傣族地区均可见到。“光弄”一般被供置于佛寺中,逢傣历每月初一、十五,佛寺均要击奏。此外,在赕佛育经等仪式中也要使用。

来源:云南信息港 民族风情

云   锣

云锣都为铜制,形如圆筛,大小不一,圆周有边,边上穿孔,孔上系绳,手提或悬于木架上,用槌敲击,有的小云锣则托于手上击奏。铓锣。傣、佤、德昂、布朗、拉祜、景颇等民族都使用这种打击乐器,中间敲击部位凸起如乳,又称乳锣。铜制,形状似锣,边比普通锣稍高,音色清越柔和,常常数个铓一起敲击演奏。  

来源:云南信息港 民族风情



普洱学院图书馆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学苑路6号 

欢迎光临图书馆,您是本站第 次访问本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