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课题研究参考 正文

课题研究参考第25期

作者:YJP时间:2007-03-03点击数:


第25期  总第25期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信息开发部 2006.10.9.

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以反映人和自然的矛盾为主要内容的初期宗教。它以多神崇拜和巫术控制为主要特征。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内容丰富、形态多样,基本上囊括了原始宗教的所有的内容和形态,包括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性力崇拜等,许多原始崇拜至今还保留着神秘莫测的祭祀仪式。云南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是原始宗教得以保留的基础。原始宗教在云南民族地区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即便是在信仰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民族中,仍然有原始宗教存在。

图腾崇拜是把某种动物、植物或无机物看作是自己的祖先或认为它与本民族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而对其加以崇拜。云南少数民族保留的图腾崇拜最多的是虎,比如彝族、白族、普米族、哈尼族、拉祜族等民族都以虎为图腾崇拜。布朗族以竹鼠为图腾。有的民族图腾崇拜物很多,如西双版纳的克木人以25种动物为图腾。性力崇拜的特点是将某种状似男子生殖器的圆滑石头、木棒或状似女子生殖器的岩穴、石狭缝等作为生殖器的象征物来崇拜。一般来说,女性性力崇拜占主要地位,男性性力崇拜也有不少遗留。

当然,云南各民族原始宗教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多种原始信仰的综合和变异。比如白族的本主崇拜就是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等多种原始信仰观念集中形成的;纳西族的原始宗教同传入的西藏本教结合,形成东巴教。
   
原始宗教中有不同职能、不同名称的祭司或巫师,比如彝族的毕摩、苏业,独龙族的乌、南木萨,哈尼族追玛,纳西族的东巴,瑶族的搂缅翁、那曼贡,傈僳族的尼扒、必扒等。原始宗教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普遍崇拜的现象,其原因在于人们依赖自然而又无力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科学的进步,各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原始宗教的范围也在逐渐缩小或被其它宗教所代替。

来源:云南旅游资讯网

戒 定 慧 大小乘有区别

戒、定、慧,大小乘有区别。比如讲酒戒,酒能乱性,小乘自己不能喝,可以卖给人家喝。大乘自己可以喝,不可以卖给别人喝。为什么?因为自己喝有把握,不会酗酒。小乘是我不喝,不会闯祸就行了,人家闯祸不干我的事。僧有二种:一种是小乘罗汉僧,学小乘戒、定、慧三学,剃头,穿僧伽衣。第二种是大乘菩萨僧,学大乘戒、定、慧三学,不剃头,不穿僧伽衣,穿俗人的衣服,这是大乘菩萨僧。能依佛的教导持戒修行,没有家室,能证见本性,能为人说法,这就是僧,就是出家。大乘佛法认为“人身难得今已得”,要珍视这身,不要辜负它,糟蹋它,浪费它,要把它放在珍重的位置上做些有益众生的事,才不枉到这世界上来做人一场。“佛法难闻今已闻”,佛法能有多少人听到?很少,有人听到的“佛法”只是烧香拜佛,求佛菩萨保佑长寿、享福、儿女孝顺,或是找个好对象,做生意发财等等,各有所求的佛法。这不是真正的佛法。佛法是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去除迷情,认识人身、宇宙之由来,怎样教化众生共享本性天真之乐的。

来源:元音老人主讲 报佛恩网制作

桥流水不流

偈说: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临济大师说:“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全藉里头人”。就是说这个肉体自己不会动、不会讲话,也不会听话。我们能运动、工作、走路、讲话、听话...都是肉身躯壳里面的真人这个主人公的作用。古人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就是个旅馆,暂时住一住就要走的。人由少而壮,由壮而老,这“桥”在流转,在变化,借此提醒人们要珍惜人生。

来源:元音老人主讲 桥流水不流

佤族与圣诞节

佤族与布朗族、德昂族先民同属古代“濮人”的一支。佤族没有自己纯粹的传统节日,其节庆活动多与农耕生产相联系,并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围绕着农业活动,佤族人分别在二月过播种节祈盼丰收,七八月间过新米节庆稻米收获,十一月过新水节感谢雨水之主和树神给人间送来雨水和造福人类的恩情。过圣诞节是佤族基督教徒的盛大节日。届时,同一寨子的非基督徒往往也会加入到节日欢乐的海洋中来,以示祝贺。

来源:云游网

佤族的宗教信仰

佤族是古代“百越”人的一支,主要聚居分布在云南省的西盟、沧源、孟连、耿马、双江、镇康、永德等县,部分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原称“卡佤族”,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称。

佤族有自已的语言,佤语属南亚语系佤崩龙语支,受傣族影响信奉小乘佛教,部分地区传入了基督教。佤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佤族的规矩是不能骑马进寨,须在寨门口下马;忌别人摸头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鸡蛋;忌任意进入木鼓房;忌讳送给少女装饰品;讳客人在家里坐妇女坐的鼓墩或数钞票;若门前放一木杆,说明家里有病人,忌外人进入。

来源:云南电视网 2004-12-27

云南道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形成于东汉末年。道教在创立时就已经传入云南,起初影响不大。唐代,传入云南的道教与云南的彝族的巫教相结合,以大理巍山为中心很快发展起来。道教对滇西各民族影响很大。白族的本主崇拜、纳西族等的洞经会都与道教有亲缘关系。明清两代是云南道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永乐年间,长春真人刘渊然到云南。他兼修一派和全真派,将昆明真武祠改为真庆观,又在昆明黑龙潭建龙泉观,对昆明地区道教发展影响很大。

云南道教主要分布在昆明、保山、临沧、大理等地,为部分汉族群众信仰。历史上,云南道观很多,现保存较好的有40余座。主要有昆明金殿、昆明黑龙潭、西山三清阁、腾冲云峰山、临沧三元观等。而巍山巍宝山宫观较多,有准提阁、巡山殿、玉皇阁、老君殿、长春洞等。因此,巍宝山有“云南道教名山”之称。
   
洞经会是云南的道教组织,各地都曾有该组织活动。活动时用音乐伴奏,谈演道经祭祀道教会诸神灵。洞经音乐古朴典雅,有曲牌,深受汉族、白族、纳西族人民所喜爱。

来源:云南旅游资讯网



普洱学院图书馆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学苑路6号 

欢迎光临图书馆,您是本站第 次访问本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