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课题研究参考 正文

课题研究参考第3期

作者:YJP时间:2006-11-22点击数:


第3期 总第3期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信息开发部 2006.8.29.

方格纹褐陶罐

方格纹褐陶罐从底部到颈部器壁厚度保持在0.5-0.7cm,钟华南认为平地堆烧的温度在300-500℃之间,不过李仰松在研究西盟佤族烧陶工艺时认为平地堆烧的温度可以达到800℃(参见李仰松:《云南省西盟佤族制陶概况》,《考古通讯》1958年2期),笔者以为500℃可能过低,此温度以下不足以烧成陶器,而平地堆烧和敞顶窑的温度与燃料及器物上面保温层的构筑形式有很大关系,本文所述这类陶器的烧成温度定在700-800℃比较妥当。修抹过程中沾水的例子非常普遍,例如台湾的高山族(参见吴春明:《从原始制陶探讨高山族文化的史前基础》,《考古》1994年11期)。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沧源崖画

云南省沧源崖画位于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是云南少数民族艺术遗产的瑰宝。自发现以来,已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崖画发现于1965年至1993年,先后共发现崖画群16处,14个点,分布在海拔1200至1700米间的崖壁上。画面一般绘在能避风雨、阳光不能直射的悬崖峭壁上。据初步鉴定,属三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产,现被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沧源崖画从艺术表现形式互绘画内容来看,主要反映沧源地区先民狩猎、放牧、村落、战争、舞蹈以有宗教祭祀活动等,可辨清的图形约800个,画面面积约245平方米。图分为人物、器物、房屋、动物和神话人物、自然物、符号有手印七类。大部分保持了该地区先民社会历史和文化生活的一些明显的特点。崖画内容丰富,构图简练,粗犷奔放,人物和动物形象千资百态,栩栩如生,独具风格。全部崖画都呈红色,绘画颜料以赤铁矿粉与动物血调合而成。云南沧源崖画的发现,对研究佤族的先民及西南边疆古代民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形象的珍贵资料。

来源:民族风貌 国家数字文化网

沧源崖画群

据千里原主编的《民族工作大全》记载,沧源地区自1965年以来发现的崖画群,虽然尚不能肯定出自佤族先民之手,但它的内容与佤族的历史习俗关系密切。崖画共有10处,集中分布在勐省河流域的半山区,方圆数十里。崖画中的一幅村落图,与阿佤山中心地区本世纪50年代村寨的结构与分布相似,大约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

思茅师专图书馆信息开发部

佤族概况


    我国的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三县,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昌宁、勐海等县也有分布。由于佤族主要分布区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的怒山山脉南段展开地带,山峦起伏,平坝极少,又称阿佤山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佤族人口数为396610。使用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分为巴饶克、阿佤、佤三种方言,每种方言又分若干土语。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新中国成立前,英、美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而编制了一种佤文,很粗糙,使用范围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派语言工作者对佤语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于1957年设计一种拉丁字母形式的佤文。

佤族是中国云南省的古老民族之一。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元封2年),汉武帝置益州郡,辖境达今高黎贡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当时分布在澜沧江以西的佤、布朗、德昂等族的先民,已在汉朝的统属之下。公元69年(东汉永平12年),置永昌郡,辖区包括今临沧、思茅地区和德宏、西双版纳两自治州的佤族分布区。此后,经魏晋南北朝,中原王朝均沿东汉建置,设立永昌郡。唐代,佤族先民受南诏统治。宋代,佤族分布区的北部属大理政权的永昌府管辖。源潮,佤族居住娣区分被属于云南兴盛的镇康路和孟顶路军民总管府。 明朝设立孟连长官司。 再有佤族分布的其他地区有设置了镇康御夷州和孟定御夷府,后又将孟定御夷府分置耿马宣扶司,也称孟定府。清代前期沿明制而略有变更。至光绪十三年(1887)设镇边直隶厅,辖孟连、西盟、澜沧、沧源等地。

中华民国时期,沧源、耿马置设治局,镇康、双江、澜沧(包括孟连和西盟)均改为县。 关于佤族先民的族称与分布:汉晋间统称中国孟高棉语族各民族为“濮”,主要分布于澜沧江及红河以西广大地区,与壮、傣等族先民交错杂处。唐、宋时期,澜沧江以西的“望蛮”、“朴子蛮”、“赤口濮”、“黑焚濮”都是佤崩龙语支各族的族称。

元代的“蒲蛮”分“生蒲”(或称“野蒲”)和“熟蒲”。“生蒲”在镇康及其以南,与佤族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元、明两代,大量汉族居民移居滇西。与此同时,以今西双版纳和德宏为中心的傣族也日益强大起来。汉、傣以及其他民族的迁徒,一方面使佤族的居住区逐渐地集中到阿佤山区,另一方面佤族也进一步和其他民族杂居共处。

明清文献中对怒江和澜沧江流域的居民,有很多不同的族称,其中“嘎喇”、“古喇”、“喇喇”、“哈瓦”、“卡喇瓦”、“哈喇枉”和“卡佤”等就是对佤族的称呼。关于唐以前佤族的情况,历史记载不详,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从西汉至唐初,对于滇西与佤族居住在同一地区、在语言上有着密切关系的崩龙、布朗,经常概括于同一名称之下,被视为同一族体。

思茅师专图书馆信息开发部 摘自《民族工作大全》千里原主编



普洱学院图书馆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学苑路6号 

欢迎光临图书馆,您是本站第 次访问本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