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课题研究参考 正文

课题研究参考第4期

作者:YJP时间:2006-11-23点击数:


第4期  总第4期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信息开发部 2006.8.30.

佤族史料点滴

佤族先民很早以来就分布在澜沧江、萨尔温江流域,那时他们的居住区域比现在要广阔得多,北至保山、腾冲、永平、云龙,南到缅甸景栋和泰国景迈等地区。经过长期的融合、迁徒,才形成了今日的民族分布状况。在其神话传说“司岗里”就已经提到医药对病痛的作用。早在18世纪,佤族就开始应用简单的机械原理,将齿轮运用在棉花脱子机上。他们善于使用干支纪年纪日,作为取名、祭祀、出行、办事的依据,虽然没有文字,但这种方法经过世代口耳相传一直在佤族群众中流传。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艺术的萌芽。

结绳:

《周易•系辞》指出:"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庄子•月去箧》也说:上古"民结绳而用之。"直至唐代,西藏的"吐蕃","其吏治无文字,结绳凿木为约。"只是因绳子容易腐朽,至今尚未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结绳遗存,不知当时的具体情况。不过从《周易集解》引虞郑《九家易》的解释也许可以窥测到一点远古踪影:"古者无文字,其有誓约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云南独龙族以结绳的方法来记时间:小结为一天,大结为十天。独龙族人远行,用结绳计算时间,每走一天,打一个结。若与朋友约定几天后相会,即在一根绳上打几个结,每过一天,解去一结。结解完了,即去赴约。西藏亻登人请人赴宴,事先给被请者送去一根结绳,上面有几个结,表示宴会将在几天后举行。得绳者每过一天,割去一个结,结割完时就去赴宴。珞巴族也有用结绳来记事的,同时还用石子或谷物来计数。摩梭人以大、中、小石块分别代表百、十、个位数。

刻木:

 比结绳记事较为进步和复杂的是刻木记事。《北史》卷九九记载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刻木为数,并以金镞箭蜡封印之,以为信契。"《南史》卷七九记载"滑国":"无文字,以木为契。"《中华全国风俗志》上篇卷10记载"腾越土人":"一切借贷赊佣、通财期约诸事,不知文字,惟以木刻为符,各执其半,如约酬偿,毫发无爽,如有不平,赴酋长口讼,以石子计其人之过,酋长因而训之使改,不改则死。"张长庆《黎岐纪闻》:"生黎地不属官,亦各有主,间有典卖授受者,以竹片为券。盖黎内无文字,用竹片为之计丘段价值,划文其上,两家及中人各执,云以为信。"以"竹片为券",与刻木记事是同一回事。

刻木记事在少数民族中也多有实例,如云南佤族过去在发生村寨猎头纠纷时,必由中间人调节,十二天后举行剽牛洗手仪式。当事人为了记准时间,在竹片上刻十二个缺口,每方各取一竹片,每过一天削去一个缺口,剩下最后一个缺口的当天,即如约前往约定地点举行仪式。佤族还用 木刻作通讯联络。如甲乙两寨发生纠纷,甲寨给乙寨送去一件木刻,上面刻两个缺口,代表甲乙两寨,下面刻三个缺口,表示乙寨要在三日内前去甲寨和解,前面刻一斜角,表示事关紧要,不得延误。(7)云南独龙族也用刻木记事:凡借钱于人,要打"木刻"。借出多少钱,就在木刻上刻多少缺口,借者还了多少,再削去多少缺口。此外佤族还用实物记事表达特定的意思,如甘蔗、芭蕉、盐巴表示友好,辣椒表示气愤,鸡毛表示紧急,火药、子弹表示要械斗等等。

参考文献:

李家瑞 《云南几个民族记事和表意的方法》 《文物》1962年1期

汪宁生 《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 《考古学报》1981年1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办公室 《云南西盟大马散卡佤族社会经济调查报告》(卡佤族调查材料之三)156页,1958年3月陈文华 中国经济史论坛于2003-12-17

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增添点什么

2006年2月12日至2月末由文化部等九部委局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在国家博物馆开展。在总共4000平米的地方板块区域,云南拥有90平米的展区,位置列在地方板块第一家。

云南省展出的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繁多,体系庞大,底蕴深厚,包括有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民间杂技、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以及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16大类。展品有:岁时节令图文影音资料:如哈尼长街宴、泼水节等;人生礼俗:如瑶族度戒;手工技艺:如瓦猫、挎包、织锦等;生产商贸习俗:如云南特有民族服装等;语言文字:如彝、傣、瑶、纳西4个民族的古籍;民间知识:刻木记事、树叶信、结绳记事等。

8个普米族小姑娘,每天在展厅哈尼族蘑菇房巨照下歌舞蹁跹;两位来自石屏的民间艺人,以高亢的海菜腔在展览会演艺厅中大展歌喉。全部展品分为中央和地方两大板块,全国共选送展品约6000件(套),云南省送展703件(套),因场地有限,实际展出165件(套)。

云南有浩如烟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民族种类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富集程度位居全国之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26个世居民族传承保存下来26种传统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体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又派生出若干个亚体系,它们既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又相互交流融汇,推衍出五彩缤纷、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大观园。

看了这则报道,在绝美的享受与震撼的同时,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们应该为保护这“精神植被”做点什么,我们能为保护珍贵的文化基因做点什么?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民族凝聚力之所在。思茅以特有的地理位置蕴含了极其富饶的非物质文化,大量的原创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的文化要素等待我们发掘保护。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文化生态发生着巨大变化,很多文化遗产在人们经意或不经意间消失了。具有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珍贵的文化基因——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面临随时都可能消亡的危险。民间文化的活态保护,主要靠传承人的口头传授。如果传承人消失,就意味着文化的消亡。故而,对传承人的保护的关键,是要保证代代有传人。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呼吁,“要对各民族杰出传承人尽快普查、摸底与认定”。保护文化遗产,必须和时间赛跑,你在历史上最大的成就就是为当时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什么东西,我们应该为这文化宝库增添点什么?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信息开发部



普洱学院图书馆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学苑路6号 

欢迎光临图书馆,您是本站第 次访问本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