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正文

图书馆推荐阅读书目——书香里的乡土情:情感与文化的交融(第九期)

作者:时间:2025-04-14点击数:


推荐人:刘筱筠

1



  1

《人类的记忆:云南民族古籍文化遗产》

谢沫华,起国庆,杨莉编著

(云南美术出版社 2005年版)

民族古籍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永恒记忆,是人类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云南是是全球罕见的多语种、多文种的“语言文字王国”,也是全球罕见的民族古籍文化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在云南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26个民族中,除汉、回、水、满等4个民族已通用汉语外,其余22个民族至今还使用着27种语言和23种文字,各民族为人类留下了用不同文字书写的10

余万册(卷)古籍文献,云南也因此被誉为民族古籍的博物馆。

(收藏于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G256.1/83)

     

2


《普洱地名历史文化探析》

李昳华,龙麟 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

历史不仅是以往成长的轨迹,还是未来发展的根基,是构成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底蕴和心理情结。地名是指代大小地域的一种语言符号,属于语言中的专有名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的指称。地名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同时,地名是人类活动的缩影,它本身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是一种信息载体。

本书通过研究分析,对如何规范普洱地名命名、提高地名文化意识提出著书者的思考,为更加深入了解普洱提供了很好的地情资料。

(收藏于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K927.43/11)

     

3


《醉普洱:普洱经典人文地理》

黄雁 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5年版)

世界太挤了。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太挤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太挤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太挤了,千人一面的生活模式太挤了,被扯成碎片的时间太挤了……

能否让我寻一处自由闲适、安放梦想的纯净之地?让我行走于生机勃勃、苍茫广袤的大地;让我在蓝天下,观行云流水,苍穹下,等待星空如花朵般无声绽放;让我回归本真的初心,了悟生命的丰盛。

携一颗青春的心,让我们带着爱,行走普洱!

(收藏于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K927.43/16)

     

4


《原乡之道:普洱生态文化解读》

普洱生态文化研究课题组 编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6年版)

普洱生态文化是以澜沧江流域文明为主线,对普洱地区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价值的系统挖掘与梳理。普洱作为澜沧江流域文明的载体之一,生境多样,民族众多,既拥有世界级的自然遗产价值,又生活着25个文化体系各不相同、各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它使得澜沧江流域文明光芒明亮,同时又色彩缤纷、体系完整、韵味悠长。

本书是普洱生态文化研究课题组对区域生态文化进行的一次体系化的文化梳理与思考,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民族的资料协作,从普洱市民宗局、普洱市旅发委、普洱市农业局、普洱市林业局等相关机构都得到了大力支持。

(收藏于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G127.743/2)

     

5


《曲靖古韵》 

李世纬 编著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3年版)

曲靖有两类文化遗产,一类是物质文化遗产,另一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是曲靖古城,最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洞经音乐。本书将围绕曲靖这两类文化遗产进行发掘、整理、论述、建议,以达到“抢救为主,保护第一”之目的。

(收藏于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G127.743/14)

     

6


《会泽文化之旅:古城遗韵》

卞伯泽 著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4年版)

会泽历史悠久,秦汉时为古夜郎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95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泽曾因铜矿的开采冶炼铸币而鼎盛一时。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闻名遐迩,是研究中原汉文化对云南影响的实物。

会泽的文化,以它的多元性独树一帜,据考证,会泽是彝族起源和发展的中心区域,彝族共祖阿普笃慕的“向天坟”和彝族“六祖分支”故址都在会泽。清初,中原汉族大量进入会泽,带来了汉文化、赣文化、秦文化、楚文化、闽文化、川文化,不同地域的多元的文化在这块土地上争奇斗艳,形成了“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的文化特色。

会泽的秀美,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让我们越来越感到亲切异常。会泽的博大精深、美丽迷人,只有留待你亲自去体验。

(收藏于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K927.44/24)

     

7


《大理国史》

段玉明 著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3年版)

大理,是个地理概念,又是个历史概念,也是个文化概念。当我们把它作为一个地理概念的时候,它最基本的含义是山清水秀的苍山洱海、交相辉映的风花雪月、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和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当我们把它作为一个历史概念的时候,它意味着云南古代文明的源头,各民族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南诏和大理古国在统一祖国边疆、贯通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不可分割的民族大家庭方面做出的历史贡献;而当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文化概念的时候,它无处不在诠释着“人知礼乐”的文化启蒙、亚洲文化十字路口古都的缘由、具有丰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和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区域性文化。自然造化和人类历史把人间诸多美妙的事物在这里交融整合,构成了各种美丽、丰富、神奇的景象。

大理,是一部魅力无穷而又难于一下子完全读懂的书。

(收藏于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K297.42/44)

     

8


《黑井: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康恩达,马志坚,李明华 编著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4年版)

在云南中部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个名叫黑井的古镇。它依山傍江,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的“恐龙之乡”—禄丰县。2005年,这座久久封存于龙川江河谷中的世纪小镇,被国家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列云南省四大古镇之一。

黑井因盐而兴,当地的商人从一代又一代的财富积淀到迅速衰落,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和民国的历史风云。在被盐卤侵蚀得斑斑驳驳崖壁上,在旧式精雕细镂的深宅大院里,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到中国大西南盐业经济发展的轨迹和盐文化的遗存,让人领略到历史文化遗产中永恒的主题。

(收藏于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K927.45/50)

     

9


《古滇王国:对一个王国的猜想》

杨昆宁 著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

神秘的古滇王国,这是一个属于云南的历史话题,既熟悉,又陌生;既遥远,又亲近。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古滇”指的是古代的云南。在这里,“王国”的“国”名概念,多指城邑,亦指某一族群的中心所在,实际上就是一种部落。历史上“古滇国”的中心就在今天的昆明滇池地区晋宁县一带。

要想阅读云南历史,研究云南历史,就必须弄清楚古滇国的前世今生,这样才能打开三千年云南历史的文化之门。

(收藏于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K289/46)

     

10


《女儿国情缘》

马继典 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4年版)

泸沽湖被誉为“东方女儿国”。生活在这里的摩梭人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保留着母系文化遗产的族群。马继典同志既不是泸沽湖的乡土人,也不是摩梭儿女,但却怀着对摩梭人民的深情厚谊,怀着在小凉山、泸沽湖工作近半个世纪的特殊情结,多次深入摩梭村寨搜集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本着客观真实反映摩梭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信仰、道德伦理追求和对阿夏婚姻习俗的关心,关切之情,在77岁高龄完成了《女儿国情缘》。

摩梭人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化,是泸沽湖优美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摩梭人人文景观情景交融、交相辉映的产物,是举世无双的文化景观。

(收藏于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K285.7/49)

     
   

感谢您关注普洱学院图书馆!

   


普洱学院图书馆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学苑路6号 

欢迎光临图书馆,您是本站第 次访问本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