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参考 正文

教育参考第28期

作者:林御霖时间:2006-12-11点击数:


第28期 总第35期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信息开发部 2006.10.31

什么样的课是优质课

从理念层面看: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如何,主要看课堂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有生成。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有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二是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从操作层面看:主要看学生是否做到: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联系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相关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主动问答是指学生自主、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自主讨论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选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自由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以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的活动。自评互判,自评的目的是全面认识自我,发现优点、鼓起信心、认识不足、反馈调节,互判是通过学习活动发现伙伴的优点,以此相互认识、相互激励、相互提高。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引人入胜指的就是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对某一课题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或境界的教学行为。精导妙引就是一节课的进行中,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问答、讨论、评判等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的教学行为。结尾无穷指的是一节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升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行为。

来源:《中国教育报》

生态道德: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

解决人类的生存危机,必须在人的精神心理层面培育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道德。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人类生存的危机。解决这一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触及人的精神层面,培育人们的生态道德。把培育人们的生态道德纳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这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课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新发展。生态道德的培育需要从普及生态知识、培养生态情感和树立生态观念三个方面入手,构成三位一体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

来源:《中国教育报》

武汉科技大学电子技术学院物理老师“课堂急转弯” 

“先放下咱们的物理吧,我觉得你们缺少了比物理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我们来谈谈做人!”27日,电子技术学院8344班物理课堂上出了点“意外”,物理老师刘永年教授情急之下给该班同学上起了“品德课”。还有十分钟下课,刘教授聚精会神的讲课再次被某角落传来的嘀咕声打断。由于多次提醒未果,老师走下讲台来到传来杂音的方位对该同学说:“别讲话了吧!”“谁讲话了?”不料该同学立即加以顶撞。刘教授有些生气,同时也感慨万千,于是发生了上述一幕。在紧接着的一节物理课里,刘老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言辞恳切的“品德课”,教他们在学习好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习好如何尊敬他人,如何交际处世,使同学们深受教育。最后,刘教授还给同学们布置了此次“品德课”的作业:写一篇关于学习于做人的文章,该文章的分数将被记入期末的物理成绩。下课后,那位顶撞的同学也主动向老师道了歉,并表示今后一定改过。临走时刘教授补充道:“当今大学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素养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品德素养的培养。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

情境教学:让学生学到“活”的历史

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或对历史课不感兴趣,往往觉得自己距离历史太遥远或历史与自己关系不大,这与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有很大关系的。而《英美精彩课堂》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充满历史智慧和魅力、蕴含生命意义、鲜活生动的精彩历史课堂,在历史的情境中“复活”历史,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英国教师迈克泰勒带领学生在“回想中心”亲历“二战”的历史。让学生扮演那个时代的人,在模拟“闪击战经验”中的连续轰炸、被围困的岁月、女性从事各种男性的工作、二战和校园生活等几个历史片断和场景中,在聆听亲历二战的老人们讲述的真实故事中体验和认识战争的真相,如书中所言,“真实的历史被浸染在舞台背景和老人们的故事里,学生们感受到了真实的历史。”“老人的故事成了学生思考、讨论的话题,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英美历史课堂上,战争有时是通过亲历者的回忆和战争现场的模拟来再现的,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下,学生成为“战争”的亲历者,近乎零距离地感受战争的真实与残酷,引发学生精神的震动、激荡的情感和理智的思索,学生的精神和品质在对战争的体验和反思中得到丰富和提升。《英美精彩课堂》的确是让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面向世界的窗户,一扇通向另一种教育真实的窗户。但更为重要的是将《英美精彩课堂》创新的教学理念和灵感转化为生动具体的课堂细节,我们才能创造出蕴含生命活力、闪耀教育智慧和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历史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活”的历史。

来源:中国教育先锋网

激励性评语应慎用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以学生为本”就是让学生自由发展,评语就是要让学生高兴。因而写评语时总是千方百计地对学生的缺点错误给予华美的包装,使学生的一切操行都变成优点。例如,有的教师对沉迷于网恋不能自拔、屡屡旷课的学生的评语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专心致志,如痴如醉,相信以后在这方面定会大有作为”。据说这样写评语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笔者对此深感怀疑:这种给缺点错误披上优点的外衣、给以华美的包装的做法,以丑为美,以误为正,混淆是非,必然诱导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有些教师极端化地理解“皮格马利翁效应”,写评语时,尽量把每一位学生表述得完美无缺,力求表现出“人人都已成才”。如对学生的评价总是“你很棒”、“你是一个十分出色的孩子”、“你非常优秀,令人羡慕”等等,连“比较”二字都不敢使用,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很少提及,充其量是用模棱两可的话一笔带过。这些教师认为只要评语把学生说得非常完美,学生就会被激励得非常完美。殊不知对学生的错误直接或间接指出,虽然学生可能不高兴,但可以起到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作用。笔者询问众多学生对此类评语的感受时,许多学生说:“现在老师和社会上不少人一样,只说空话、假话、大话,对学生也不说真话。这实际上是对学生不负责任。”教育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教育手段都不是万能的。没有批评的过度赏识是片面的,也是虚伪的、脆弱的、不负责任的。赏识应以实事求是、是非分明为原则,因人、因事、因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赏识。对学生的激励不应只有赏识表扬,还应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的激励方法。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教育参考第19期
下一篇:教育参考第17期

普洱学院图书馆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学苑路6号 

欢迎光临图书馆,您是本站第 次访问本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