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课题研究参考 正文

课题研究参考第7期

作者:YJP时间:2006-11-23点击数:


第7期  总第7期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信息开发部 2006.9.4.

佤族创世说 ---“司岗里”(二)

佤族的创世史诗《司岗里》是佤文化的灵魂,创世史诗里说,宇宙之初什么都不存在,后来轻的上浮、重的下沉,下沉的物质一开始只有鹅卵石这么大,那就是地球的诞生。

地球越聚越大,不知过了多少年才长到今天这么大。地球诞生以后它有了自己的神灵,他就是天神,天神因为孤单他哭了起来,他的眼泪落到地球上形成了雨。有了雨地球上就有了水,水和土在一起又孕育出一个神灵,她就是地神。天神和地神在一起以后又生下了日月星辰,从而诞生了宇宙。

宇宙诞生以后,天神创造了除了人以外的世间万物,地神就用泥土和水创造了第一批人类。第一批人类只吃泥土,而是有生没有死,还一天生两到三个孩子,所以对地球破坏极大。天神见了就派燕子把火带到地球上把第一批人类消灭了。地神把人种藏进了山洞里,第二批人类从山洞里出来以后天神给了他们血肉之躯,但还是有生没有死,不久人类又挤满了地球,所以天神就用水来消灭第二批人类,并让有生有死的第三批人类从葫芦里再生。这正是佤族人民一直挂在口头上的“司季然、司岗里”。

人类从葫芦里再生以后,佤族的始祖艾佤一直领着他的族人在门高西爷住下来。据说住了四千年,由于人口太多,他们就分成两路,一路跟着马鬃蛇向西走,一路跟着癞蛤蟆向南走。跟着马鬃蛇走的叫“巴格卫”,据说他们进了印度。跟着癞蛤蟆走的叫“巴绕克”,他们就是现在的巴绕克人-佤族。将近一万年的时候,跟着癞蛤蟆走的巴绕克人来到了今昆明滇池一带,他们在昆明滇池(门些诺些)一带居住了将近九百年。后来他们因为美人计将昆明和滇池输给了尼文人(现属何民族无从考证)。

离开昆明滇池的时候他们又分成两路,一路向西来到洱海一带;一路向南来到普耳一带,后来他们一直向南来到了今柬普寨,留在后方境内的就是现在的德昂族和布朗族。来到洱海一带的那一支在那里遇到了天神的使者达巴召,达巴召在那里才开始教人们盖房子,人们才开始从山洞和树上出来住在房子里。

在洱海一带住了五百年,由于瘟疫到来人们才离开洱海到腾冲,并在腾冲住了一段时间。离开腾冲的时候巴绕克人又分成两组,一组南下经潞西到缅甸腊戌,一组继续留在了腾冲。中国史书上更多记载的关于佤族的历史主要是留在腾冲的这一组人马。在腊戌住了几百年。

三千五百年前离开腊戌的时候巴绕克人又分成三组;一组向东跟着猎物走了,他们很早进到了沧源一带,据说这是这一支人马的先头人创作了崖画。一组继续留在腊戌一带。而大队人马继续南下于3200年前到达了佤城(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在佤城居住了三百年,后来巴绕克人因为被骗迁到门肯(缅甸景栋)和周围的山区,五百年后争夺佤城,因为再次被骗他们甚至连门肯都输了,大队人马才开始上到山上去。

佤族很早就会种水稻,上到山上的后人们上了山,可水稻不愿意上山,所以在一千七百年以前有人卖给巴绕克人谷种的时候,要他们先砍人头祭谷魂谷子才会长出来,就这样佤族才有砍人头祭谷魂的习俗。离开门肯大部人马来到公明山一带,后来因为砍人头祭谷魂人们四处分散,主要人马东进和北上,分别来到了西盟和沧源一带。

三百年前,缅甸佤邦绍帕区的梅劳村生下一个人叫赛玛,赛玛走了很多地方,他主张用牛头代替人头,所以沧源大部分没有砍人头祭谷魂已经有三百多年了。后来达赛玛在沧源县的勐卡镇的海牙村死去,终年五十余岁,他的死对佤族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因为他没有机会走到更多的地方,其它地方,直到新中国建国以后才破除砍人头祭谷的习俗,而缅甸一直到七十年代,在缅甸共产国际领导下才破除这一陋习。

《司岗里》史诗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长篇儿童文学作品,里面有佤族的创世说,接着是历史传说,并掺杂着童话和寓言故事、英雄人物故事、忠贞的爱情故事。根据传说,现在境内的佤族早就在五六千年以前迁到了怒江和澜沧江之间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当中,这一带山高坡陡峡谷深,属横断山区,加上有怒江和澜沧江两条河作为屏障,所以外来文化很难于渗透,加上这个民族一直相对弱小,他们就一直借助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把自己封闭起来,并拒绝和外界接触。所以未被同化和取代。瓦民族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创造了自己比较独特的文化现象,且历史传承比较淳朴直接,积淀也相当深厚。佤族是世界上把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得和保存得相对最完整的一个民族。佤族因为弱小,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以几乎与世隔绝,文化历史传承也就相对直接、淳朴。

直到现在,佤族对宇宙、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仍然还相对原始古朴,这些认识仍然还属于人类文化的幼年时期的认识,所以有人说研究佤文化是我们研究古人类文化的活的标本。其次,一个封闭的,不与外界接触的民族,在简单的环境当中和有限的物质条件下,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必然要走一条适合于他们千百万年下来仍然能生存和发展之路。佤族在这样条件下,他们选择了依靠“精神生活”,以精神为支撑,所以佤族是一个精神生活比较丰富的一个民族。他们节日之多居全国56种民族之首。而节日又是依靠歌舞来支撑的,所以佤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故有人说佤族的孩子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在佤族村寨里,随时都可以听到看到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

摘自:新华网 云南频道 沧源县政府2006.8.30

沙拉房

西双版纳等地的布朗族人专为过路人修建“沙拉"房,这是类凉亭式房屋,”沙拉房的另一大类是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一般先夯木柱,上架横木。佤族的沙拉房也就是公房,它多数时间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地方,小伙子到十六七岁就可以开始“串姑娘”了,大家在这里互诉情话,表达爱意,给姑娘送礼物,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东西后,他们便成了情人,相爱并可以睡在一起,但却不会轻易发生任何关系。

因为佤族认为未婚先孕会得罪鬼神,会给地方带来灾害,而且还要受到习惯法的严惩,所以说是不允许的。如果那对男女过于相爱造成未婚先孕了,这时,就由女方拿一包茶叶到男方家,通知男方家,然后男方家就要领着这对青年到头人家认错,并由他家杀一头猪,由头人搞一些宗教活动,以向鬼神告罪,乞求鬼神原谅,驱逐将会给寨子带来的一系列灾难等。然后把猪肉送到各家各户(哪怕只有一指头,都必须送到)以表认错之心。这时,女的要背着一背箩沙子石头,男的要扛一颗带根的龙竹,两人围着寨子走一圈,当众接受这样的惩罚,如果不坦白,被人知道后,会被赶出村外,或全村人从此与他们断绝来往,不与他们说话,完完全全把他们孤立在一旁,对于这种惩罚,大家都害怕,所以一般不会未婚先孕。

来源:新华网 云南频道 沧源县人民政府



普洱学院图书馆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学苑路6号 

欢迎光临图书馆,您是本站第 次访问本站的人!